contact
競爭是浪費時間,聯合與合作才是繁榮穩(wěn)定之道?!q太金融巨子摩根
魯迅先生曾經說過:“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長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,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長的民眾產生、長育出來的,所以沒有這種民眾,就沒有天才?!狈彩露夹枰w的力量,單槍匹馬打天下是不可能成功的。猶太人認為:不要鄙視任何人,任何人都有自己的位置,都可以在有錢和有時間的條件下創(chuàng)造奇跡。
競合觀念與商業(yè)的繁榮有很大的關聯。競合是指合作和競爭的組合,即競爭中有合作。在競爭中通過合作,形成合力,可以收獲放大或倍加的功效,以實現雙贏甚至多贏。對溫商來說,競合之路,是一個行之有效的途徑。
有這樣一個故事:一個小孩問神仙,什么叫天堂,什么叫地獄?神仙就帶著這個小孩去看:天堂里,人們手持三尺長的筷子,互相幫助,愉快地分享著高臺上的美食;地獄里,一群餓漢由于不肯互幫互助,每個人都能夾到食物,卻送不到嘴里,結果面對高臺上的美食束手無策。合則兩利,分則雙敗,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有合作雙贏,才是人間正道。
抱團打拼
成功不是偶然的,北美國際交流中心總裁賈浩博士認為,溫州商人能遍布全球,這和溫州人特有的互助精神是分不開的。溫州人在異鄉(xiāng)抱團兒聚居的流程大體是這樣的:一名溫州人或一個溫州家庭漫游到某地,一旦稍稍立穩(wěn)腳跟且發(fā)現當地有商機閃動,他往往會很快向自己的血緣親屬或非血緣的鄉(xiāng)親發(fā)出類似的信息:此處錢多、人傻,速來!于是一發(fā)不可收,一傳十、十傳百,雪球越滾越大。一個籬笆三個樁,一個好漢三個幫,由地緣和血緣關系織成的社會網絡,使得“什么生意賺錢”、“哪里有做生意的機會”等等市場信息能夠在溫商之間相互傳遞。這種網絡,使他們關注的市場往往突破了城市的范圍,他們在茶余飯后,就輕松了解了北京、天津、廣州,甚至國外市場的信息。
溫州人做生意抱成團是出了名的。溫商總是一團團、一群群地出現,無論在哪個國家,無論在哪個行業(yè)。正如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王春光研究員所說:一個陌生的城市,當出現了第一個闖生意的溫州人,那么,很快就會有第二個、第三個……隨后,這個城市的這個行業(yè)便會有一群溫州人。“中國人單個是條龍,集體是條蟲”的固有觀念在這個群體中不堪一擊。莊吉集團前董事長、現為溫州服裝商會會長的陳敏講過,他沒有什么業(yè)余愛好,很多時間花在相互之間的交往上,喝茶、吃飯等等。溫商的特別之處是,即使他們喝茶,也會在一起交流商機,以及本行業(yè)的公共信息。他們這樣的“交流”,是在“集體”這個前提下的一種資源共享。
古有名訓:打仗親兄弟,上陣父子兵,柳市當地專門為某大型低壓電器廠家生產信號燈的私營企業(yè)主李維興回憶,一開始的時候,柳市的大部分企業(yè)都是做成套產品的,小到一個螺釘、彈簧、大到外包裝,都是工廠自行生產?!暗@種情形存在的時間并不長?!崩罹S興說。聰明的柳市人發(fā)現這種大而全的生產方式實在是浪費企業(yè)的生產成本,于是他們召集做低壓電器生意的親戚朋友,商量著各自的分工問題。“我們家就是這樣。”李維興說,“我哥專門生產信號批示燈,我舅舅生產母線插槽,我表弟生產線圈,我生產產品的外殼。但賣產品時,各自貼各自的標簽?!?/P>
螞蟻精神
“我們溫州人就是一只只螞蟻。一旦發(fā)現一塊好的骨頭,馬上會回頭呼朋引伴來組團投資?!币晃粶刂堇习暹@樣形容溫州人的投資天性。溫州人的“螞蟻精神”直接決定了溫州財團的投資模式。他們把一個大項目切割成一塊塊股份,然后在企業(yè)協會里,分給感興趣的企業(yè)。如果該企業(yè)還不能消化領到的股份,就會進一步尋找其他股東參與。
在房地產投資上,溫州人抱團的性格,表現為集中散戶資金,盡可能利用銀行貸款,團購批發(fā)房屋,再在二手市場上割零出售。2000年,《溫州晚報》成立了投資俱樂部,這個擁有5000多名會員的俱樂部,以房地產為主要投資工具,4年多來,幾乎走遍了中國大地。在某種意義上,他們是溫州最大規(guī)模的購房團。不少發(fā)展商均指出,單獨看溫州人個體,實力未必最大,但是溫州人抱團集體行動的特性,使溫商成為中國最富有的一個群體?!罢嬲某醇液芏鄟碜詼刂菹旅娴霓r村,一般采取集資參股的形式形成炒房的原始資本?!睖刂萆虝撠熑丝追庇抡f。從2001年開始,他也加入到炒房者的行列中。據上海樓市周刊主編錢夢明介紹:“由于不是每個人都有時間和精力去外地考察,于是需要有個牽頭的人。這個帶頭人為了多組織一些購房者,以增加和開發(fā)商談判的籌碼,他會在村中作推介,感興趣的鄰居、親戚、同行業(yè)的人都會紛紛委托他。這樣,這位牽頭人就擁有了購買十幾套、甚至幾十套房子的資金和受托的決定權?!?/P>
溫州人的聯合作戰(zhàn)經營形式主要表現為“兩個分享,一個分擔”。第一個分享是利潤分享。有錢大家一塊兒賺,而不是關上家門獨自吃肉。第二個分享是分享智慧、資訊、人才及社會關系等一切資源,即資源的“優(yōu)化組合”。一個分擔即風險的分擔。不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,一個人的錢投入到10個投資項目中,能夠分散風險,始終保持收益的穩(wěn)定。
溫州的這種“錢不夠,朋友湊”的資金模式,表現為一個大股東身后有很多的小股東。據煙臺溫州城董事長葉樂明介紹,許多溫州人若有50萬元資金就開始四處打聽某某在搞什么項目?某某誠信如何?能力如何?然后,千方百計將自己的錢掛到他的名下。如今許多四處投資的溫州老總,動輒投上幾千萬、幾個億,其實并非都是他的錢,大部分是掛在他名下的小股東的錢。聯合投資是溫商能夠以“ 驟風過境”的姿態(tài)四處投資的支柱。
聯合作戰(zhàn)
猶太人主張“一筆生意,兩頭贏利”,他們非常重視合作,認為找一個旗鼓相當的合作伙伴是成功的一半,合作不僅可以揚長避短,共同承擔風險,而且可以增大雙方的力量。溫州人認為:如果你是單純的商人,那么去找個科技人員共同致富;如果你是單純的科技人員,那么去找個可靠的商人;兩者結合,就像核聚變,威力無比。
2003年5月,五洲、堅士、寶得利、霸力、華光、金馬、金得利、康佳8家制鎖龍頭企業(yè)“砸掉”各自的企業(yè),重新“糅合”成一家新企業(yè),緊緊攥在了一起的8雙大手,標志著一艘鎖業(yè)的航空母艦就此啟航?!爸亟M集團,可以高起點出擊,提高企業(yè)競爭力,放棄原本較穩(wěn)定的企業(yè)也意味著一場革命。”強強集團總經理胡進杰說,8家企業(yè)從相互競爭的關系發(fā)展到聯合合作,他們的轉型不是簡單的組合,而是為了實現雙贏,甚至多贏。
強強集團在產品結構調整完畢后,新產品在集團重組后一個月出廠,并建立了各地專賣店和4個國外辦事處。集團董事長黃聰弟說,集團在組建的第一個月里,強強集團就拿到了3億多元的訂單,這相當于合并前8家企業(yè)去年半年的訂單總和?!氨緛硎俏覀儐误w企業(yè)5年后才敢想的,現在聯合起來整合資源,不可能的計劃就成了現實?!?005年前5個月強強集團的產值到達了3.5億元以上;2006年計劃產值達到10億元,5年內的預計可實現產值是50億元。
“ 強強集團”的出現具有深遠意義,中國鎖具行業(yè)要發(fā)展壯大,占據更多的國外市場,必須提升自身的競爭力。這需要有雄厚的資金、先進的設備、一流的科技,這些決定了中國鎖業(yè)走“強強聯合”之路,是一個行之有效的途徑。在資源優(yōu)勢、人才優(yōu)勢、科技優(yōu)勢聯合的基礎上,構建中國鎖具世界品牌,加大科技創(chuàng)新力度,這樣才能占有世界高端鎖具市場更大的份額。
企業(yè)在到了一定的規(guī)模后,很難再持續(xù)成長是目前溫州小企業(yè)最頭痛的問題,如果不采取應對措施,這種成長天花板必將成為小企業(yè)的致命傷。通過整合和優(yōu)勢互補走聯合之路,是小企業(yè)的最佳出路。
溫州大學管理學院常務副院長謝健教授表示:“聯合的優(yōu)勢大于挑戰(zhàn),聯合是一種必然。但是,聯合必須是一種優(yōu)勢互補,否則就是資源疊加,而非有效的配置。只有在聯合中突出各企業(yè)的資源差異性,才能避免劣勢,達到1+1>2的聯合效果?!?/P>
合作雙贏
龜兔賽跑的故事在中國可謂婦孺皆知,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教授對這個故事進行了全新的演繹:龜兔第一次賽跑,兔子由于驕傲,半路上睡著了,結果烏龜持之以恒,跑了第一名。第二次比賽,兔子吸取了經驗,一口氣跑到了終點,兔子贏了。第三次比賽,烏龜提出由它指定路線,結果兔子快到終點時,一條河擋住路,兔子過不去了。烏龜慢慢爬到河邊,游過了河,這次是烏龜得了第一。在第四次比賽時,烏龜和兔子決定合作。于是,陸地上兔子馱著烏龜跑,很快跑到河邊;到了河里,烏龜馱著兔子游,結果是雙贏的結局。
厲以寧教授總結四次比賽:第一次的啟示是,當你處在劣勢的時候,不要氣餒,不要松懈,堅持到底,等待對手犯錯誤。第二次的啟示是:要善于把潛在的優(yōu)勢變成現實的優(yōu)勢。第三次的啟示是:當你發(fā)現原來的策略不管用了,要及時調整策略,改變策略。第四條啟示最重要,那就是要合作、優(yōu)勢互補、實現雙贏。龜兔的新選擇是厲以寧為競爭設計的新模式,其主旨是:競合是手段,雙贏乃目的。
被譽為“經營之神 ”、“臺灣企業(yè)的救星”的臺灣塑膠公司董事長王永慶始終堅持“人人為我,我為人人”的信念,他主張企業(yè)必須做到利己利人。1986年臺幣升值,由原來的 40元臺幣兌1美元升到37元臺幣兌1美元。他親自召開與客戶共渡危機的會議,決定臺幣升值的匯兌損失由臺塑全部負責。這樣臺塑每日至少損失1億元臺幣(折合300萬美元)。王永慶認為買賣雙方都要生存發(fā)展,都要賺錢,因此必須精誠合作,互惠互利,決不能只為自己賺錢而不管對方死活。合作雙贏是一門大學問,誰認識到了,誰就將笑到最后。
一提起競爭,人們就會聯想到“一山不容二虎”,“仇人相見、分外眼紅”等字眼,如柏楊先生所說的,中國人歷來喜歡做的事是“你比我好,我把你拉下來 ”。事實證明,這種競爭觀念是錯誤的,即使是森林中的王者,也要給對手留出一塊草地,如果把對手逼向絕地,對手便會從“羊”變成“狼”。競爭出活力,合作達共贏,應需求而生的是“競合”的觀念?!案偤稀庇^念最早出現在日本,日本用競合武裝國民的頭腦,使大和民族在參與世界市場競爭中,顯示出了無與倫比的團隊精神和戰(zhàn)斗能力。
目前,“合作共贏”已經成為微軟在中國發(fā)展的主旋律,更為重要的是,這一策略也受到了整個IT業(yè)界的歡迎。對微軟而言,“合作共贏”是經過多年摸索而找到的在中國實現本土化的最好的途徑。正如微軟公司資深副總裁兼大中華區(qū)首席執(zhí)行官陳永正所言:“微軟在全球的眾多合作伙伴構建起了一個完整的產業(yè)生態(tài)鏈。在中國,微軟致力于合作共贏的策略,從而推動產業(yè)的和諧發(fā)展。”另一方面,浪潮、中軟、大連華信等國內軟件企業(yè)牽手國際軟件巨人微軟,他們借鑒了微軟的技術和經驗,可以開發(fā)創(chuàng)新產品,開拓國際市場。正如中軟集團董事長唐敏所言,中軟可以利用微軟的創(chuàng)新技術和全球經驗,發(fā)展成為中國一流的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供應商。
溫商的聯合作戰(zhàn)形成了溫州企業(yè)的集約經濟格局。“由粗放的分工到有效的協調,這種小區(qū)域的產業(yè)鏈所引起的聯動效應在低壓電器、紡織、印刷包裝、制鞋等產業(yè)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體現,溫州人也嘗到了分工合作給他們帶來的好處?!睖刂菔兄行∑髽I(yè)發(fā)展促進會會長、“溫州模式”研究專家周德文教授說,“溫州人一旦嘗到了這種集群經濟所帶來的甜頭,他就會創(chuàng)造性地發(fā)揮,像正泰、德力西、人民電器這樣的企業(yè),經過自己的潛心經營,已經成為低壓電氣產業(yè)鏈有影響力的上游企業(yè)?!睂τ谥艿挛膩碚f,他更傾向于把集群經濟稱為“螞蟻經濟”?!耙粋€個螞蟻看起來是那么渺小,但做起事來分工又相當明晰?!敝艿挛恼f,“從溫州企業(yè)的個體來說,他們是很小,但聯合起來能做大事。”
在形形色色的創(chuàng)業(yè)團隊中,一種是螃蟹團隊,全都被關在竹簍里的螃蟹,如果有一只想爬上去,下面的螃蟹就拼命拉住,結果誰也上不去;另一種是野牛團隊,頭牛的方向正確了,跟著的牛也就正確了,反之,則有相反的結果;還有一種是大雁團隊,在飛行過程中,它們不停地拍動翅膀,為后面的同伴創(chuàng)造有利的上升氣流,同時它們不停地鳴叫,互相打氣激勵。
溫州人最初的“扎堆”只是出于自身生存的需要,松散且局限于親友,現在,溫州人已經從“扎堆”版本升級到“團隊”,他們有意識地聯手出擊,戰(zhàn)無不勝。一位北方人對此深有感觸:我們用手指和他們的拳頭在打架,焉能不敗!